句容头条讯 2023年兔年春节前,镇江市茅山老区宝堰镇一位普通的老人“走”了,他的离开最伤心的除了他的家人,还有几百个曾经被他帮助的贫困学生,还有听过他讲的红色故事的许许多多的老区人……,这个被大家非常怀念家喻户晓的人叫陈美瑾,陈美瑾也被大家亲切地称为“慈祥老人”“故事爷爷”。
陈美瑾 ,今年91岁,他是原镇江市丹徒区宝堰镇党委宣传委员,退休后从事兴教助学工作。几十年来,不辞辛劳,不图名利,不怕酷暑严冬,与其他老同志一道,发动各界人士,慷慨解囊,捐资助学,为500多名品学兼优、家庭特困的在校学生雪中送炭,排忧解难。受助(奖)的宝堰镇大学生中已有3名出国留学深造,现在已学业有成,回祖国建功立业。受助的大部分学子学有所成,走上了工作岗位,改变了人生命运。
平时,陈美瑾经常收到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多个国家留学生的来信。这些来信全都是他亲自帮助过的品学兼优而又十分贫困的学生。陈美瑾刚退休后的几年十分繁忙,他没有选择去养鸟、打牌、钓鱼等,身兼数职社会职务,这些职务不仅没有报酬,相反还会贴上自己的工资。比如,他兼有“宝堰镇老少故事团故事员、多所中小学校的校外辅导员、宝堰镇兴教助学协会会长”等等。他为青少年讲革命故事是出了名的。他充分利用本地的人文资源,特别是收集抗战时期新四军将士活跃在大江南北,创建以茅山为中心的抗日革命根据地的史实,或编成精彩的故事,或打印成小册子到各学校、厂矿企业、政府机关等演讲和宣传。受教育的人次在宝堰、荣炳一带超过10多万人。
陈美瑾用一颗炽热的爱心温暖着一个个贫困学生的心,用他的无私的爱为学生们铺就了一条条希望之路。早在二十多年前的1997年,在他和一帮老同志的努力下,在宝堰镇创建了丹徒区兴教助学协会,后移到镇江市区办公,并改为镇江市茅山老区兴教助学协会,在各乡镇也成立了兴教助学分会,陈美瑾担任宝堰分会会长。陈美瑾等一帮老同志不顾年老体迈,经常在外奔波筹集协会资金,出门的车旅费、伙食费全都是自己掏腰包。每筹到一笔钱,他都要高兴好一阵子,但每花一分钱都要花在刀刃上,用在最需要的学生身上。陈美瑾年近九旬后,虽然不参加兴教助学协会的具体工作,但他仍关心学生的成长和学习,还时不时地将自己的工资拿出来资助急需要的特困学生,只要协会有捐款活动,他都是早早地献上自己的爱心款。陈美瑾的老伴曾经和他双双献爱心,一直是陈老的贤内助,但在9年前,老伴突发疾病去世,陈老失去“老来伴”悲痛欲绝,一下子更加苍老,生活一度难以自理。他的大儿子儿媳出于孝心,一度将陈老接回了老家一一丹阳市延陵镇张庄村生活。
回到老家虽然有儿孙们的天天陪伴,但几个月后陈老感觉到,离开了他一辈子工作过,特别是晚年兴教助学的始发地宝堰镇,他感到更加失落。他的脑海里常常浮现贫困学生们无助的身影,他每每想起那些这些,他就如坐针毡。为此,他后来坚持要求再回宝堰镇,因为他感觉还能为老区的贫困学生们做点什么。照顾他的大儿子拗不过他,只好一起又来到了宝堰镇渡头村,一个曾经多年来为品学兼优而又十分贫困的学生们筑梦的地方。平时邻居们串门的大多是亲戚朋友,但陈美瑾的家里串门最多的却是学生或学生的家长,家中的来信也是学生们来的多,因为受到过陈老帮助的学生们知道,陈老年纪大了,不一定能弄手机信息或微信,只有写纸质书信,才能和陈老联络感情。在这些书信中,有向他汇报在学校入党的,有在学校拿到将学金告诉他的,但大多数是向他汇报学习成绩的。陈美瑾家人们总劝他不要再操劳这些事了,但他说,只要自己活一天,关爱学生们的情结是不会终止的……!2023年1月13日受疫情影响,陈老不幸去世。数百个老区被陈美瑾帮助过的学生和用不同的方式来纪念他,怀念他,感恩他!
小王(化名)(女)孤儿,父母早年病故,住在姨母家,从初中、高中到大学协会给予跟踪资助,就读于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在校勤工俭学,品学兼优。毕业后在陈老的帮助下有了工作而且已成家立业,小王得知陈老去世泣不成声,她说,她现在有一份好工作,有一个好家庭,这一切都是陈老帮助的结果。
小霞(女),就读于华中农学院。该生父母都是残疾人,无经济来源。陈老了解情况后,列入贫困生档案。通过兴教助学协会和他个人的连读资助,终于顺利毕业,并自谋职业在镇江某一企业工作,小霞感觉失去了一位最亲的人。
小芳(化名)(女),一出生就被父母遗弃,养父母抱回家抚养长大,家庭一贫如洗,兴教助学协会给予了跟踪资助。2003年大学毕业后,陈老介绍她到镇江人才市场应聘,在一家台资企业工作,得知陈老去世,小芳这几天茶饭不思。
小邓,2008年暑假毕业于镇江市旅游学校,对口单招以高分(730分)录取于南京市旅游职业学院。家庭经济比较困难,父母离异10多年,无音讯,祖父邓荣,身患中风,卧床不起,生活不能自理,祖母67岁,原在外打工,因老伴生病,只好回家护理病人,种2亩责任田。小邓在校勤工俭学,暑假在外打工,自食其力,陈老每年资助1000元。小邓知道陈老去世后甚至痛哭流涕。
小红,女,现年21岁,曾就读于江西井冈山大学二年级,任班长,生活俭朴,学习勤奋,乐于助人。家庭经济困难,父亲李起双,眼疾一级残疾人,母亲双肢瘫痪,靠双拐走路,没有任何经济来源。在陈老多方奔走下,慈善总会资助3000元,兴教助学协会也资助1000元,她说,陈老虽然永远离开了,但他们一家会永远怀念他的。
陈老生前说:“如果我们能够帮助他读了书,有了知识,就能改变命运。我搞兴教助学20多年,受到我们资助的贫困生大多数毕业了,毕业后都走上工作岗位,回报社会,他们用知识改变了命运、改变了家庭生活条件,所以我们宝堰人有个说法,教育一个学生,挽救一个家庭,稳定一方百姓,因此,我觉得这个事情做的蛮有意义的,但是我个人做的还微不足道,只能鼓励鼓励他们好好学习,好好做人”。
陈老还创建了宝堰老少故事团,专讲茅山老区的红色故事,曾经每年巡回宣讲多场次,受教育人(次)达10多万人,如今,宝堰老少故事团将红色故事继续宣讲下去,将红色基因代代相传,让红色老区永葆红色本色!(文图/李国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