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容头条讯 11月19日,由江南时报社主办,江苏新华文投和江苏致公书画院联合承办的“大气沉雄——赵启斌书法、美术研究汇报展”在新华全媒体艺术馆隆重开幕。江苏省政府参事,中国书协理事、草书委员会秘书长,江苏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刘灿铭,南京艺术学院党委副书记、紫金文创研究院院长、文旅部文化和旅游研究基地首席专家李向民,江苏省政协副秘书长、致公党江苏省委会专职副主委高健,南京博物院原党委书记、江苏省群文学会书画研究院院长嵇亚林,江南时报社社长、总编辑,新华文投总经理管云林,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江苏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南京博物院古代艺术研究所副所长楚小庆研究员等出席开幕式并讲话。
25米的经书长卷、高约3米的巨幅书法、比人还高的超大毛笔、形形色色的艺术理论研究书籍……此次展览展出了赵启斌近十年来创作的精选书法作品50余件,其中8幅巨幅作品为首次展出。同时也展示了多年来他发表的近千篇论文及著作、参与编著的各类艺术专题研究书籍等研究道路上的所获及成就,可以说是他在南京三十余年的学术汇报展和人生经历展。
据了解,赵启斌1997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史论专业,2000年开始在南京博物院古代艺术研究所从事历代书画研究工作。初入南博,他就碰巧参与了第六届中国艺术节相关丛书《江苏历代书画精选》的部分编撰工作,那是他第一次接触艺术专题丛书的编撰,从此开启了在南博的学术研究生涯。2004年,辽宁省博物馆新馆开馆,在400余人参与的国际学术研讨会上,主办方宣读了28位专家的论文,其中有一位就是赵启斌。谈起此事,赵启斌仍倍感骄傲。同步出版的《中国古代书画艺术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里刊登了赵启斌的论文,这对他来说是学术研究生涯中的重要一笔。多年来,他发表的每一篇论文、每一部著作都勾勒着他的成长轨迹。“学术论文是有文化生命的,有着不断成长的过程。学者的生命与他研究对象的‘生命’共同前进。”对于学术研究,赵启斌是专注的、长久的。这三十年,单是对于《潇湘图》的专题研究他就实现了从200字到10万字的跨越。
“赵启斌身上有三个明显的标签:书法家、美术史论家和诗人。我认识赵启斌多年,编辑刊发其稿件无数。他的涉猎之广、学术研究之深、成果之丰硕,令人惊叹,他依托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将创作实践和理论研究相结合,深深地扎根在生活的沃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养分,努力创作了大量具有历史厚度、文化深度、时代力度的精品力作。”管云林在致辞中介绍到。
“观看本次展出作品,书法运气壮定,笔力强劲,有自己独创之磅礴大气,同时具有高古纵逸、清润凝练的风格特色。在继承了传统书法精华的同时也不放弃现代的审美思想观念。希望江苏致公书画院能与赵启斌先生进一步合作,也期待未来继续为艺术和文化事业发展中贡献江苏致公力量。”高健说。
赵启斌的书法包含经书体(落花体)书法、行草书书法和巨幅书法三种形式,雄健壮阔之气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刘灿铭看来,赵启斌的书法创作具有丰厚的学养、传统书法理论及现代理解三方面的支撑,这构成了他的艺术根基与前行动力。他从大量的文献资料中充分领悟到了书法的精神,再通过现代理念进行创新,这也正是当下书法创作正在积极探索研究的。
“‘大气沉雄’四个字能够充分体现出本次展览给我带来的感受。”嵇亚林说。作为同在南博工作的同事,嵇亚林深感南博平台的珍贵,同时也表示,透过本次展览能充分体现出赵启斌多年书法创作的进步。
如果说南博是赵启斌成长的“家园”,那么南京艺术学院就是他艺术研究启蒙的摇篮,开启了他的“文化艺术生命”。“赵启斌的作品是将艺术与学术紧密结合的充分体现。他敢于写大字,充满胆气,这是南艺‘道’与‘术’相结合的优良传统赋予他的底气。”李向民认为。
几十年来坚持艺术研究,赵启斌始终认为,“艺术是一种表现,艺术的背后所体现的是思想的高度。”带着这样的信念及对文化的自信,他将艺术研究工作坚持至今。
开幕式现场,赵启斌向江南时报社捐赠了巨幅书法作品,江南时报社社长、总编辑,江苏新华文投总经理管云林接受捐赠并为赵启斌颁发了收藏证书。
在紧随开幕式之后的学术座谈会上,江苏省新闻美术家协会会长,新华日报资深美术编辑潘高鹏,湖北美术院画家、傅抱石研究专家柳学智,南京艺术学院教授樊进,中国驻尼泊尔特使、东南亚国家一带一路投资会长杨立正,全国法制调研中心主任张顺元等相继发表了关于赵启斌书法创作及艺术研究的看法。
据悉,本次展览将展至11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