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容头条讯 3月18日凌晨5时,九十高龄的江苏省句容市崇明街道西岗村村民、老党员汤传华因病去世。两天过去了,令左右邻居感到大惑不解的是,偌大的庭院中竟然没有传出沸反盈天的哀哭声和唢呐声。原来,这一切都因为汤老生前的安排。
3月19日上午,几名红十字志愿者带着洁白的鲜花,冒着蒙蒙细雨,来到西岗村看望老人的亲属。大院里停放着几辆电动车,地面清洁,一切有序。堂屋里靠西墙设置了一张祭桌,上面并排同框放着汤传华夫妇的遗像,供几家至亲祭拜用。除此,桌椅茶几一切安放如常。除了老人的子孙及少数几个至亲在场,并无其他亲朋。
老母亲辞世,子孙们的悲伤是可以想见的。“不过当天上午,我们还是根据老母亲生前遗愿拨打了电话。9点钟左右,江苏大学医学院来车。大家做了简单的默哀告别仪式后,就把母亲的遗体拖走了,前后半个小时左右吧。”说这话时,次子陈榷的头是低垂的,眼里泛着泪光。
陈昌平是老人的长子,今年67岁。前年妻子因病去世后,他就一直陪在母亲身边,早晚照顾。去年,老母亲摔了一跤,不慎跌断了一只胳膊,身体状况急剧下降,顽固性胃疾又复发。陈昌平说,老母亲病情稍许稳定时,就会跟他提身后捐献遗体的事。可话一起头,就被他堵了回去,他安慰老母亲别胡思乱想。“现在想想,老母亲心里已经考虑身后安排了。”
汤传华老人已故的丈夫名叫陈世富,是句容地区第二个登记、第一个完成遗体捐献的志愿者,完成捐献遗体时间:2004年5月13日。
今年1月24日,市区青春志愿服务队组织志愿者慰问捐献遗体器官志愿者的亲属时,汤传华老人特地问到如何办理遗体捐献的事。志愿者樊红华热心地为老人解答,并应老人请求,将相关表格送上门。
“他教了一辈子书,从这个乡调到那个乡,从来不跟领导提要求,完全服从分工,这种人真不多啊。他‘雷堆’聪明呢,不过他从不跟别人计较,脸上总是带着笑。”汤老提到丈夫一脸的自豪。不过,陈榷却说,当初父亲生了重病,第一次提到捐献遗体时,母亲是反对最厉害的一个。“我父亲是精神境界非常崇高的一个人,我们做子女的当时却很不理解。父亲是在去世前就到办理机构做了遗体捐献登记,‘句容报’还作了报道。”但作为子女考虑的不仅是父亲的遗愿,还有世俗的眼光,怕背负不孝的骂名。由于陈世富先生生前为人善良正直,在家中说话做事素有威信,最终家人们含泪写了同意书。此举在句容红十字捐献遗体史上开了先河,当时在句容产生了很大反响。
2月1日,关于汤传华捐献遗体之事,红十字志愿者代表与其长子陈昌平对面做了耐心沟通,最终得到了他的理解。母子俩当场签字。
当时老人的一句话让大家印象至深,她说自己是一名5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生前没有给党做过什么贡献,死后就捐献给医学做解剖吧。春节期间,次子陈榷从南京回来过年时,了解了母亲的真实想法时,郑重地在执行人处签了字。
带着汤老一家人的嘱托,樊红华驾车前往镇江红十字会办理捐献手续,正月初十便将荣誉证书和表格送到了老人手中。当接过捐献荣誉证书时,老人忍着隐隐的疼痛,露出久违的笑脸,对志愿者的来回奔波表示感谢。
从17年前老教师陈世富先生去世后,成为句容第一个捐献遗体的志愿者,到17年后老党员汤传华跟随丈夫完成遗体捐献,二人创造了一个本地区首例夫妻同捐的壮举!这种惊世骇俗的勇气,大爱无疆的胸怀,无私奉献的精神,对红十字事业的贡献是无疑非凡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而作为捐献者的亲属们的支持,更是至关重要。在整个志愿服务过程中,志愿者们都感知到陈昌平兄弟姐妹对父母是极为敬重的,对他们人生最后的决定是极其尊重的。不仅如此,陈昌平和陈榷都表示了百年后捐献遗体的意愿。他们说这些话的时候,各自的子女就在身边,默然无语,似乎在倾听父辈们的心声。
至于为什么要捐献遗体,可能每个人考虑的重点不尽相同。但在这个家庭中,有一点是都提及的:生已不易,就好好活,去之后都是一缕青烟。如果有幸能将无用躯壳做点有用事情,倒不失一种干净选择,又何必干吹吹打打做戏累活人的事呢!或许他们的想法中已或多或少被注入了父母的无形影响力,使得他们对世俗偏见并不那么特别在意,敢于突破传统观念的勇气和崇尚科学、自我奉献的精神,这不正是我们这个新时代所倡导的新风尚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