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容头条讯 “五一”小长假期间,每天傍晚时分,在镇江丹徒区宝堰镇坞村,一种翻转抛接兵器、观赏性极强的民俗舞蹈——“镗舞”表演,让围观的村民们大开眼界。原来,疫情防控期间,经过多名老年村民的潜心挖掘,曾与村里入选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双推车”齐名,濒临失传的“镗舞”实现起死回生。
参与挖掘整理排练坞村“镗舞”的退休老教师姚珠顺告诉记者,3月17日丹徒区出现疫情后,村里几十名足不出村的老党员、老教师、退休职工及老艺人等,有的自告奋勇协助村委会参与卡口的疫情防控,有的专心发掘整理村里的民俗文化。继坞村的“双推车”早年被成功挖掘出来,获得省内外数十个大小奖项后,他们又精心挖掘了与“双推车”齐名的另一个民俗舞蹈“镗舞”。
姚珠顺说,“镗舞”与“双推车”虽然都属于民俗舞蹈,但有着本质的区别:“双推车”是表现民间婚嫁娶亲的一种舞蹈,而“镗舞”是耍弄兵器、展现威武雄壮的一种舞蹈。“镗”是古代真实存在的一种威力无比的兵器,最初就是用于击杀敌军或对手的,只是后来演变成了坞村的一种民俗舞蹈道具。表演用的“镗”是后人制作的一种仿真道具,耍弄时需要一定的基本功。“镗舞”在坞村历史悠久,曾与“双推车”并驾齐驱。随着时间的推移,如今会“镗舞”的人已越来越少了。
记者在表演现场看到,持镗的队员们身着白色镶红边练功服,一个个古代兵俑的打扮,手握五尺凤翅镗,翻转、抛接、走阵,一会如蛟龙出水,一会如风扫落叶。镗舞动时嚯嚯作响虎虎生威,不同招式令人眼花缭乱,特别是跃起抛接的动作惊险而刺激,令人叫绝。
据介绍,此前村里表演“镗舞”,都是在比较重大的节日里,如过年、祭祖、庙会等场合,当天锣鼓喧天、旌旗猎猎、镗声阵阵,人山人海。伴随着浓厚的节日氛围, 舞镗的村民身着盛装,手持代表兵器的“镗”上场,吸引四方八邻前来观看。
为了发扬和传承优秀民俗文化, 近年来,宝堰镇政府积极筹措资金,重组表演团队,针对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贵传统文化和技艺做到应保尽保、能挖尽挖。在政府的大力推动扶持下,坞村村民积极性高涨,以老年人带动年轻人,内行人带动外行人,使传统民俗文化重新焕发出生机。(文图/李国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