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省文化和旅游厅召开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戏曲学院师生重要回信精神座谈会。来自江苏省戏剧学校、扬州文化艺术学校、苏州市艺术学校、苏州评弹学校、江苏模特艺术学校、淮安文化艺术学校、连云港市艺术学校的校长和戏曲教师荟萃一堂,共话学习心得,展望未来发展。厅一级巡视员陈芬出席会议。
“关键在人”“立德树人”“守正创新”“教学相长”……围绕着这一个个关键词,大家畅所欲言地分享对戏曲艺术的挚爱、忧思和信心,如何通过群策群力?让戏曲走进群众、走进生活、走向未来,成为本场座谈会的基调所在。
“总书记给中国戏剧学院师生的回信,对我们所有戏曲教育工作者都是非常大的激励。”省戏校校长朱琰的开场白,博得了在场所有人的赞同。“我们不仅第一时间召开理论中心组扩大会,还在全校开展专题学习活动,通过板报评比、专业活动等一系列举措,激励师生增强文化自信,砥砺从艺初心。”
“繁荣发展戏曲事业关键在人”
戏曲是中华文化的瑰宝,繁荣发展戏曲事业关键在人。总书记回信中的这句话,说到了所有戏曲教育工作者的心坎上。
省戏校戏剧科主任张兆晖对此深有感触,“戏曲表演艺术人才的培养,绝不仅仅是多学几出剧目,更多的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础的人文素质的培养提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美学精神的体验辨别能力的提升。”
“与其他兄弟学校的订单式培养不同,我们昆曲专业年年招生,因为对人才的需求很旺盛。”苏州艺校校长王臻介绍,“尤其是文旅融合以来,昆曲专业学生进一步拓宽了就业途径,在景区、文旅场所等作为文化艺术的传播者,向公众普及昆曲之美。”
连云港市艺术学校教师霍一君是四代梨园之家,“希望淮海戏能自强不息、代代弘扬,千万别在我们这代人手上断掉传承。”
“立德树人,守正创新”
“要学艺,先做人”,这是年长戏曲人的立身之本,也是年轻戏曲人的亲身感悟。省戏校青年教师刘宾表示,“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紧跟时代的艺术审美,为学生埋下一颗艺术的种子。”
“养花养土,养鱼养水,养人养心。”淮安文化艺术学校副校长张志东的一句俗话,让大家纷纷点头,“优化育人环境非常重要,我们要通过有效的奖励扶持来激发戏曲教师积极性,通过赛事评比等活动来提升戏曲教学质量。”
前段时间,扬州艺校作为中国戏曲学院的生源基地和教学实践基地,通过视频连线的方式共同感受了中戏70周年校庆的喜庆氛围。欢庆之余,校长殷德平颇具忧患意识,为了“招聘无来源,引进无政策,培养无门路”等戏曲教育的共同问题,扬州艺校采取“四教合一”的做法,即校本教师稳定教学,名家大师重点教学,院团明确参与教学,高校专家把脉教学。
传统中,有面向未来的因子,苏州评弹学校副校长凌涛介绍,学校发动老师,从评弹作品中提炼出一些优秀的思政课程元素,大受学生欢迎。苏州艺校教研室副主任王悦丽介绍,学校正在开发信息化教学模块,建立昆曲数据库,“让学生通过自我学习和比对,更快进入角色。”
“在教学相长中探寻艺术真谛,在服务人民中砥砺从艺初心”
今年,对于江苏模特艺术学校校长陈荣海和江苏梆子剧院院长燕凌来说是具有不平凡意义的一年。自从2001年最后一届梆子班学生后,近20年时间,学校再也没有招收过戏曲类学生。“我们都是有戏曲教育情结的人,梆子戏人才断层这么严重,时不我待啊。”身为一院之长的燕凌更是当机立断,“我们先干起来再说,院团和学校联手合作,面向淮海经济区广泛招生,招21名学生,300多人报名,生源相当不错。为了解决家长的后顾之忧,我们入校时就签订合同,定向培养学生,毕业就进院团。”
在模特艺术学校很多教师眼里,学校有两条流动的风景线,“一条是每天早上六点半起,孩子们就在老师带领下开始吊嗓子、练早功。一条就是大忙人燕凌院长,她可能出现在课堂、练功场、食堂等校园任何一个角落,无微不至地关爱、辅导每个学生。”9月开学到现在整整学了两个月戏,燕凌从梆子剧院带来全套乐队为孩子们伴奏,来了一场像模像样的汇报演出,“学生一看劲头十足,唱得满宫满调,赢来满堂喝彩。”老师们的干劲也更足了,“我们一方面因人定戏、因戏定师、因材施教,另一方面多演出、找实践,有赛必参加、有奖必去夺,帮助孩子们更快成长起来。”
“充分认识戏曲教育教学在戏曲繁荣发展中的重要性,进一步增强荣誉感;充分认识戏曲教育教学中的特殊性和艰巨性,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充分认识戏曲教育教学中守正创新的必要性,进一步增强责任感。”陈芬的总结发言,激发了与会人员的共鸣。厅科教处处长李明珍表示,对于大家座谈会上的建议和意见将一一消化吸收,尽快启动标准化教材体系建设,加大师资引进力度,举行教学剧目展演,“江苏戏曲的明天会更美好,江苏戏曲人的明天会更美好。”(来源: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