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庄 九百年画里烟水
发布时间:2020-12-11 来源:新民晚报

   本网讯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中间有一个周庄。宁静而深邃的周庄,是需要静静翻阅的书本,是需要细心珍藏的画卷。用脚掌踏响周庄的古巷,用眼睛欣赏夜色的柔情,用手指感受周庄的温度,“每一天的周庄,都是绝版的周庄。”陈逸飞画下了名作《故乡的回忆》,吴冠中写下了“黄山集中国山川之美,周庄集中国水乡之美”的赞誉,三毛留下了“周庄景色人情,风采世界一流” 的肺腑感言。

  在周庄,你可以触摸那个风姿卓越的江南、温婉风雅的江南、千年风流的江南,周庄是中国江南的化身。周庄是古老的,是吴王少子摇的封地;周庄是传奇的,是富贾沈万三的根基;周庄是宁静的,是作家三毛的梦乡;周庄是厚重的,是诸多游人的心灵归宿。回顾其每一次的华丽转型,镌刻着时代的印迹和勇于革新的磅礴力量。

点击图片翻到下一页>>

  黄金水道聚财运

  江苏东大门的昆山南端,介于苏州、吴江、吴中和上海青浦三区之间,有一个面积只有38.96平方千米但却享誉全球的中国第一水乡——周庄。春秋时为吴王少子摇的封地,名为“贞丰里”。北宋元祐元年(1086),周迪功郎在此经农设庄,舍宅庵捐地修建全福寺,百姓为感其恩德,更名为“周庄”。

  “镇为泽国,四面环水”,形象地勾勒出周庄的外部环境和地貌特征。被誉为“上海的莱茵河”的东江出太湖、越大运河,位于周庄镇北,镇域内称急水港,自古就是重要的泄洪通道和水运航线,至今仍是苏申外港线的重要航道。数千年江、湖、海与陆地的相互较量,赋予了这片纵横交错的水网和沃野千里的平原,形成了“鱼米之乡”的雏形。在良渚文化时期,急水港以北的太史淀一带,周庄的先民火耕水耨,渔猎为生,同时制造石犁等农耕用具,低圩筑田,种植水稻,渐渐地集聚成了村落。

  元至顺元年(1330),浙江湖州沈庄漾人沈祐及其子沈万三迁徙至周庄东庄地,设庄经农并利用急水港黄金水道的优势,背靠着苏州、无锡、常州、宜兴等经济腹地,从事水上运输贸易。源源不断的粮食、丝绸、茶叶、药材经急水港向东转运海路,向北运往元大都,奠定了周庄水上枢纽的地位。

  “以村落而辟为镇”,小镇由此兴盛起来,两纵两横的市河,形成“井”字形格局,构成八条临河小街,民居大多依水而建,前店后宅或下店上宅的建筑结构,周庄百姓沿河设街摆市,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小镇开始变得富庶而繁华,享有“姑苏城外第一商业重镇”美誉。

  千百年来,四周环水,湖河成网的周庄,百年不见兵革,免于了战火的摧残,“小桥、流水、人家”的古镇风貌保存至今。

点击图片翻到下一页>>

  文人墨客赋诗词

  西晋文学家张翰,任齐王司马冏大司马东曹掾,时值“八王之乱”。秋风起时,则思念家乡的菰菜、莼羹、鲈鱼脍,作《秋风歌》一首:“秋风起兮佳景时,吴江水兮鲈正肥,三千里兮家未归,恨难得兮仰天悲。”后辞官南归,回故里周庄隐居。

  清代周庄逸士文人相继集社,赋诗饮酒陶情于水边林下。有郑任、屠彦征、陶唐轩、方九皋、沈自凤、徐汝璞、管渊、丁社、广明等集耆英诗社;后又有郑任、屠彦征、毛莹、徐汝璞组集兰芷轩社。集社后悉心工诗,荟萃成卷,先后付梓行于世的诗集有徐汝璞的《塞斋集》、《怀友诗集》、《松陵诗选》,毛莹的《晚宜楼诗文集》。

  镇人朱福谦晚年,搜集镇中先辈诗稿,博采众长,抄录两册嘱其子勿毁弃。30年后,于清同治三年(1864年)由陶煦编刻为《贞丰诗萃》(5卷),现藏于苏州图书馆。

  水乡有“镇中八景”,周庄文人喜以此为题,唱和吟咏,颇多佳作。最早有徐汝璞的《贞丰八景诗》,抄其一《小桥流水》如下:

  非村非郭亦非山,茅舍清幽盖几间

  蒹葭深处一声歌,江上清音互答多

  后又有徐稜、俞达、陈勰、陶煦等人的八景诗,其格律有五言或七言,各有所长。

  清末民初,周庄叶楚伧、费公直、王大觉等人先后加入南社,常与南社同人柳亚子、高天梅、刘三、苏曼殊等人以诗文形式,叙革命友谊,结文学之交。他们的诗篇都收集在《南社丛刻》中。其中王大觉有“东江诗人”之称。辛亥革命后,袁世凯窃国,他愤而起草《讨袁檄文》,檄文后有七绝一首:“未得荷戈事北征,犹能草檄驰幽并。一千一百余字,字字苍生痛哭声”。另著有诗文集《风雨闭门斋遗稿》。

点击图片翻到下一页>>


  一语点醒梦中人

  20世纪80年代初,周庄镇响应昆山县政府“要发展,靠上海”的号召,发展横向联合,兴办乡镇企业,但发展成效并不如预期。举步维艰时,同济大学教授陈从周、戴复东在周庄考察并提出“周庄是我国目前仅存的江南水乡城镇,是无价之宝”,一语点醒周庄地区领导,当时周边乡镇相继兴起拆古建新,而周庄则邀请同济大学建筑系教授阮仪三帮助周庄编制全国首份古镇保护规划——《水乡古镇周庄总体及保护规划》,并提出“保护古镇、建设新区、发展经济、开辟旅游”十六字方针。

  规划将周庄划分出古镇区与新镇区。0.47平方公里的古镇核心保护区60%以上都是明清建筑,有着近百座古典宅院和60多个砖雕门楼。周庄遵循“原环境,原结构,原材料,原工艺”的“四原”修复原则,先后修复了沈厅、富安桥、张厅、迷楼、叶楚伧故居等一大批古建筑,共同展现了周庄古镇九百多年来的历史文化底蕴。

  新镇区为工业集中区,通过急水港大桥、居住区、绿地规划等过渡与古镇区相连接。将古镇区原有的镇政府、学校、农机厂等企业搬迁至新镇区,工业新区与古镇核心区剥离开来,避免了工业对水乡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保存了周庄古镇风貌的原真性,从而使古镇区整体得到了完整保护。同时,将原住民作为古镇保护的主体之一,用真实质朴的生活气息,最大限度维持原生态人居环境,保存古镇活态的文化遗产。

  1982年,周庄镇文化站在与费孝通的书信来往中,受到“商业古镇”理念的影响,萌生了依托古镇资源,发展旅游业的思路。结合1985年前后,陈逸飞的《故乡的回忆》和著名画家吴冠中的那句“黄山集中国山川之美,周庄集中国水乡之美”,让周庄在海内外名声鹊起,越来越多的游客慕名而来,周庄的观光型旅游格局初具雏形。一条依托古镇资源发展旅游、依靠旅游发展反哺古镇保护,保护与发展并重的“周庄模式”探索而成。

  周庄,如同沈万三的聚宝盆一样,是历史留给当代中国的宝贵财富。正如建筑大师贝聿铭所说“周庄是国宝”,周庄是江南水乡的典范,是江南文化的一个缩影,同时也是向世界展示中国历史与文化的一个窗口。在江南以外的远方客人眼里,它是画里烟水;对繁华都市的居民来说,它是梦中天地;在生活日趋现代化的乡镇人看来,它是重温的故乡梦。周庄为每一个现代人提供了“精神故乡”,让他们回味说不尽的“故乡的回忆”。

  稿件来源:方志苏州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句容头条”、“聚焦句容”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江苏苏容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句容头条”,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句容头条”、“聚焦句容”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句容头条”,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句容头条联系。
客服电话:0511-872339880511-872339880511-872339880511-872339880511-87233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