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容头条讯 在溧阳260多座旅游农庄中,位于瓦屋山麓的荷花静园生态农庄虽然占地仅300余亩,但因庄主马英网恢复了荷花静园、谢家祠堂等文化遗存,使得“竹箦桥会议”场景复原,由此吸引大批游客前来接受红色教育。
“返乡建设生态农庄,出于两个情结,一是发展生态农业,带动乡亲共同致富;二是挖掘村里的人文资源,让‘竹箦桥会议’
场景得到再现,以此教育后人今天的小康生活来之不易!”记者昨天在荷花静园生态农庄见到马英网时,这位壮实的中年汉子畅谈了他用绿色农庄展示红色经典的初衷。
让记者深感兴趣的是,荷花静园、谢家祠堂究竟有着怎样的历史背景?两者与“竹箦桥会议” 又有怎样的关联?
经了解,马英网所在的竹箦镇鲍庄村原名为官墩村,因上世纪60年代修建吕庄水库而迁移更名。据考证,官墩村是东晋政治家谢安辞官后的隐居地,后来,面对前秦对东晋的侵略吞并,谢安复出担任宰相。凭着超凡的智慧和韬略,他所指挥的淝水之战,创造了以8万兵力战胜前秦百万兵力的奇迹,成为中国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战例之一。谢安也因走出官墩村,造就了“东山再起”的成语与佳话。官墩村因谢安与后代的努力,才有了荷花静园、北湖亭、谢家祠堂等人文古迹。
诗人李白是谢安的铁杆“粉丝”,他三次到溧阳两次去官墩村祭拜谢安,先后写下《登北湖亭》《把酒临风》两首诗篇。前篇:朝登北湖亭,遥望瓦屋山,天清白露下,始觉秋风还。游子托主人,仰观眉睫间,与君拂衣去,万里同翱翔。后篇: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可见官墩村当年的气度与诗人对故人的敬仰。
1938年,陈毅率新四军第一支队挺进苏南敌后,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当年6月12日,他召集第一支队营以上干部在官墩村谢家祠堂召开会议,这就是我党我军史上著名的竹箦桥会议(也称“官墩会议”)
。次年11月,新四军江南指挥部在水西村成立,巩固和发展了苏南抗日根据地。陈毅后来评价此次会议时说:“在竹箦桥会议以后,我们的工作方针和工作尺度就决定的握在掌中了。”
文韬武略的陈毅选择官墩村召开“竹箦桥会议”,可能既出于安全考虑,又有“东山再起”的用意。据原官墩村老人谢永盛回忆,官墩村北面、东面筑有土城墙,南门和西面有十多米宽的护村河。谢家祠堂座落在村西南,对应位置有大小庙宇各一座。周密的村防布局,有效防御了乱世土匪和强盗的侵袭。
马英网告诉记者,面对官墩村消失的古迹与红色历史场景,他于2016年就近选址启动了荷花静园生态农庄建设。为了在农庄内尽力复原荷花静园、谢家祠堂与“竹箦桥会议”场景等3大要素,建设前期拜,他访了村里众多老人,根据他们的描述,结合《谢氏宗谱》《溧阳县志》等有关史料考查,绘成草图。4年来,他利用经营码头与航运的积累,累计投入千万余元,开挖了80亩北湖种荷养鱼,并在湖上架起长桥,桥中心建了北湖亭。所仿建们谢家祠堂,按“竹箦桥会议”的情景设置,还布展了新四军使用过或缴获的战利品武器装备,以及大量的相关图片、文字资料等。今年3月,常州市文管会对谢氏宗祠遗址授牌“一般不可移动文物”。
“人文古迹与红色经典的呈现虽是农庄的一大亮点,但要吸引更多的游客,维持农庄的运行,还需丰富产品,充实内涵。”马英网说,几年来,他围绕北湖,种植了各种名贵树木、花卉,及黄桃、香梨、大枣、甜柚、枇杷、石榴等各种果树,形成了“月月有花开、四季有果摘”的盛景,同时,农庄内还建有火车茶座、小长城及葡萄长廊等供游客散步、憇息、叙旧的景点小品。在开辟的民俗馆内,展示了解放初期农民生产、生活的工具等器物,勾起人们的记忆与乡愁。记者逗留一圈发现,农庄亭台楼阁、小桥流水,曲径通幽,散溢出江南园林的别致风景。
农庄建成后,分别被溧阳老促会、江苏省新四军研究会六师分会、溧阳书画院、天目湖诗社列为“革命老区开发系统红色教育基地”、“红色文化教基地”和书画、诗词创作基地。因农庄免费开放,今年接待游客近8万人次,很快成为游客的网红打卡地,有化解了当地农产品销售难题,提高了农民的亩均产出。
离开荷花静园生态农庄时,记者巧遇前来赠送资料的江苏省新四军研究会六师分会会长林陵。他表示,新四军江南指挥部与“竹箦桥会议” 是新四军东进、北上发展的溯源地,从这里走出的共和国元帅1个(陈毅)、上将1个(粟裕)、中将3个、少将20多个。保存红色资源,宣传红色文化,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的要求。作为新四军老战士后代,我们与马英网的深度合作,将会有效保护 “竹箦桥会议”旧址和挖掘红色资源,产生展示与宣传红色文化的良好效果,让红色动力推进绿色发展……(图文/李金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