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创新网讯(图文/景德道 杜灿灿 杨洽)为进一步提升镇江地区稻麦种植水平,8月10日下午,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稻麦优质高效生产技术协同推广计划” 项目召开培训交流会,特邀扬州大学魏海燕教授及江苏省植保植检站朱凤研究员,精心安排水稻优质丰产、田间管理及中后期病虫害绿色防控相关知识,对水稻种植户们进行专题培训,项目组成员、示范基地相关人员、镇江地区水稻种植农户及新型经营主体等百余人到场参加。
谈起水稻,很多种植户往往更多关注的是亩产量和价格,而伴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提升,消费趋势从以前“吃得饱”向“吃得好”转变,这就对水稻品质提出了更高要求。据统计,2022年江苏省水稻种植面积3332.1万亩,亩产量达597.7公斤,在追求单产的同时,水稻生产的水、肥、药等问题带来的稻米品质的困扰也逐渐显现。
为了积极响应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更好实现优质粮食工程,确保粮食安全,引领水稻绿色发展,提升区域稻米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国家水稻产业和技术体系岗位专家、扬州大学农学院副院长魏海燕教授,以其专业、科学的研究成果,为大家带来“水稻丰产优质高效协同栽培技术与当前生产管理”的具体事实方案。水稻丰产优质高效协同栽培技术是需要通过丰产优质高效水稻品种的筛选应用、各生态区温光资源的优化利用与调控,以及节氮高效施肥和病虫草绿色综防技术集成建立起来的系统性栽培技术,在实施细节中,需要根据水稻评价标准筛选合适水稻品种、结合不同区域和生长周期严控温光条件、注重不同生长期根、茎、叶、穗的情况进行养分管理,及时做好病虫害防控和抗风险工作。
保证水稻产量、品质和安全,水稻的绿色防控就非常重要。朱凤研究员为种植户们详细分析了水稻生长不同时期病虫害的态势,归纳出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体系,针对水稻种植中典型的“稻瘟病、穗茎瘟”案例,从用药量和防治次数,向前来培训的种植户倾心传授绿色防控技术要点,逐一和大家阐释了保障稻米品质和质量安全的策略。
会后,项目技术首席专家景德道研究员与种植农户及新型经营主体就今年小麦种植情况进行及时交流总结,围绕品种田间栽培和管理等技术措施,就经营规模、种植面积、具体措施、产量等情况做了细致的记录和归纳,会后项目组将总结的素材汇总,再分发放到种植户们手上以供深入研习,让大家真真切切掌握好稻麦的种植技术。
镇江农科深耕水稻、小麦品种选育和应用技术领域30多年,通过产学研合作模式探索与创新,疏通整个“育繁推”产业链条,多方协同,有效助推优质稻米、小麦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为地方乡村产业振兴和粮食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