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大学来了位“穿青人”新生
发布时间:2020-09-24 来源:中国江苏网

来源:中国江苏网  


【张玉蝶是位“穿青人”】【受访者提供】

“真是没想到,到了南通,我成了少数民族中的‘少数民族’了。”南通大学的大一新生张玉蝶9月21日到校报到后,不少同学特地来她的宿舍“一睹芳容”,因为她的身份证上民族一栏里写着“穿青人”,是国家尚未确定的一个少数民族。

鲜有耳闻的“穿青人”到底有何特别之处呢?记者日前采访了这位南通大学新生,听她说“穿青人”的故事。

【很多同学好奇她的身份证】

张玉蝶,老家在贵州省毕节市大方县猫场镇,今年考取了南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在她的身份证上,民族一栏内写着“穿青人”。

张玉蝶告诉记者,她以前在家从不觉得“穿青人”有什么特别的,自己从小学的就是普通话。“我父母都是‘穿青人’,同学里也有不少,来南通之前没有人对我的身份证产生过好奇。”这样的“平淡生活”一直持续到9月21日,她来了南通。短短两天时间,她意识到自己有多“特别”——常有别的宿舍的同学通过她的室友打听她的情况,好奇她的身份证,好奇“穿青人”。

据记者了解,穿青人是56个民族之外的一个族群。2014年,“穿青人”首次写进身份证民族一栏。根据2000年的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穿青人”人口数量约67万,其中,贵州省毕节市的织金、纳雍两县在当时已分别超过20万。虽然“穿青人”目前不属于少数民族,但享受少数民族政策待遇。

【一身青色衣服是传统服饰】

张玉蝶告诉记者,以前穿青人都是穿着一身青色的衣服,女性头上还会包着青布。“不过现在老家那里基本没人会穿传统服饰,穿着跟外面差不多。”

那么“穿青人”到底有什么不一样?张玉蝶思索了很久说,基本与汉族一样,只不过他们除了过年之外,还会过农历四月八。“这是一个比较隆重的节日,这一天大家都会杀鸡宰鹅。”

“其实现在我们的生活习惯都和大家基本一样了。”张玉蝶说,老一辈人可能还会有些仪式,比如“穿青人”纪念祖先时,一般是在一个罐子里装上一些硬币、茶叶、盐巴等,就是自己特有的祭祖方式。还有一点,以前穿青人有别于汉族人的标志是妇女不缠足,喜穿细耳草鞋或反云钩鼻花鞋,脚扎青色绑带,穿三节衣、两节袖的滚花边大袖衣,拴腰带,戴大钩耳环,梳三把头。

【特想看海,所以考到南通来】了

张玉蝶的家乡离江苏南通有一千多公里的路途,早晨6点从家出门,坐大巴再转飞机,当天晚上11点多到南通。说起为何千里迢迢来南通求学,张玉蝶说,“我们贵州到处都是山,我就特别想看看海,听说南通有海,就决定考过来了。”不过这几天刚开学,报名、选课、开班会,事情特别多,再加上为防疫校园实施封闭管理,张玉蝶坦言目前大概还没办法去看海。

“来的第一天,就把校园都走遍了,绿化真好。”张玉蝶对校园里的一切都很喜欢,“虽然这里饮食比较清淡,不过也很好吃。我们家乡菜都比较酸辣。”

第一次离家这么远,张玉蝶既兴奋又紧张。对于即将开始的大学生活,她充满了期待。


【知识点】

【“穿青人”族源由来众说纷纭】

记者通过画家孙健彬联系到贵州民俗学者,凯里太阳鼓苗侗服饰博物馆馆长杨建红。据杨建红介绍,“穿青人”是待定民族,身份证上可以这样写,国家尚未确定,如同贵州“亻革家人”一样。

关于穿青人的族源由来,学术界和民间向来有多种说法。

以民族识别专家费孝通为代表的部分学者认为,穿青人是汉族的一支,是明朝征讨云南时,迁移到贵州的随军汉人,由于地理隔绝等诸多因素形成的一个集团。

而中央民族大学部分学者认为,穿青人是明代汉族移民与当地土人(即汉化程度相对较高的少数民族)互相通婚融合后形成的,处于汉族社会与少数民族社会之间的一个族群。

穿青人内部更愿意接受穿青人,和历史上的僚人一样,是发源于贵州的原生民族。

黄彦文)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句容头条”、“聚焦句容”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江苏苏容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句容头条”,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句容头条”、“聚焦句容”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句容头条”,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句容头条联系。
客服电话:0511-872339880511-872339880511-872339880511-872339880511-87233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