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容头条讯 丹阳高新区:工作节奏“跑起来” 乡村面貌“美起来”
正是初夏,微风轻拂。在丹阳高新区云阳街道大钱村大钱甲自然村,初夏的景色格外明艳动人:笔直宽敞的村道、古朴整齐的别墅、泛着波光的河面、抽芽吐绿的垂柳、恣意绽放的桃花,还有广场上奔跑嬉戏的孩童、家门口淘米择菜的农民……处处都沾染着初夏的气息,散发着春天的活力。
大钱甲自然村的和谐图景只是丹阳高新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个缩影。阳高新区党工委书记于斌说,围绕到2035年城乡空间布局全面优化的目标,高新区对辖区内190个自然村,明确了“1个特色保护村、22个集聚提升村、63个其他一般村、104个搬迁撤并村”的总体规划布局,秉持“宜游则游、宜农则农、宜居则居”的理念,突出规划引领、优化村庄布局,注重分类施策、多措并举,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跑出美丽乡村加速度,展现美丽新景象。
先试先行,加快推进撤并村庄空间治理中
面对发展空间相对不足、指标紧张等矛盾,丹阳高新区做好土地整理、空间归并势在必行。中对104个规划布局中的搬迁撤并村,运用好宅基地审批政策工具,坚持先策划后规划,统筹好“当前与长远”、算清“大账与小账”,坚决守住不搞大拆大建、不强迫老百姓上楼,不增加政府债务等底线红线,本着“政府引导、村级自治、村民自愿有偿”的原则,成熟一批、搬迁一批、复垦一批、新建一批。
目前,丹阳高新区以花园村组等7个自然村为试点,异地新建新型农村社区,引导群众自愿入住。通过搬迁撤并,可腾挪用地空间约150亩,为全市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模式作一些探索。
因村制宜,有序推进集聚类村庄提档升级
集聚提升类村庄是乡村振兴的重点。丹阳高新区以“盆景村”为重点、以“风景线”为追求,以公共服务“全覆盖”为目标,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串珠成链打造靓丽风景线、加快推进基础设施覆盖,全力以赴做好22个集聚类村庄提档升级。
于斌介绍,2021年,高新区计划打造美丽宜居村庄6个,镇江特色田园乡村1个,省级特色田园乡村1个,做出特色韵味、留住美丽乡愁,实现村村有景点,路路有风景。
在做精做靓村庄景点的同时,丹阳高新区系统谋划“点”与“线”的关系,依托城郊优势,在312国道以南、233国道两侧,加快推进大圣村生态农业文旅项目,串联水美乡村、幸福农场、采摘园等生态资源,整合盘活闲置农房等资源,通过市场化推进、专业化运营,打造集文化观赏、民俗体验、休闲度假等多元化的精品线路,集聚乡村人气、提升乡村活力;围绕村庄沿线整治提升,加强道路两侧私搭乱建监管,以绣花功夫做好环境提升,让乡村道路也能赏心悦目。
严管严控,做好一般类村庄管理维护
丹阳高新区对辖区内63个其他一般村组,因处于城镇开发边界范围内,目前主要满足村民基本生活需求,适当完善功能配套。
对村庄内的违法用地、违法建筑,将持续保持高压态势,完善考核机制、压实村级责任,坚决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切实加快消化存量、杜绝增量。丹阳高新区将结合“门前五包”制度、党员干部示范带动、每月农户评比公示等,重点做好农村人居整治的长效管理和维护,通过建章立制、常抓长管,保持村庄环境整洁卫生。
(图文/高新轩 艾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