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明“出诊医生” “把脉”地铁钢轨
南京日报2021-05-07
大字

  句容头条讯  每天夜里,当地铁最后一班列车驶入车库,有一群人便开始忙碌起来。他们要对列车轨道进行巡检,确保第二天地铁安全运营。在这群“黎明卫士”中,有一名在轨道综合养护一线岗位坚守16年、带领团队不断技术创新的技术能手。他就是今年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的杨海滨,南京地铁运营有限责任公司工务分公司综合维护班班长。

  地铁轨道的焊接技术好坏,与车辆运行是否安全、平稳有很大关系,其中,钢轨铝热焊接技术是钢轨焊接的重要技术。杨海滨带领着团队一举拿下了钢轨铝热焊接技术,填补了南京地铁的技术空白。在全国大部分城市还需要将这一作业外包的时候,南京地铁已有15位员工精准掌握了这项技术,每年为地铁运营公司节约成本近30万元。

  南京地铁是小半径曲线轨道最多的城市之一,列车行驶时易产生振动噪声和磨损病害。2007年,南京地铁从国外引进第一辆钢轨打磨车,为了让同事们尽快掌握使用方法,杨海滨一边翻词典一边上网搜索,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就将200多页的全英文说明书译成中文。他数千次修改打磨方式,数万次调整打磨参数,终于拿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南京地铁打磨方案”,不仅帮助工友们尽快上手,也延长了钢轨使用寿命,同时,通过减振降噪,提升了列车运行舒适度。

  2014年,杨海滨晋升轨道技术管理岗位。但是,随着新线的陆续开通,现场亟需经验丰富的老工长迅速带出队伍。杨海滨主动申请回到一线,成立了“杨海滨劳模创新工作室”,并开设“匠心学堂”,承担科技创新项目9项。2020年,工作室取得突破性的创新成果,获得“一种桥枕螺栓固定装置”“一种道岔吊运工具”两项新型实用专利证书,更有4项专利正在申报过程中。2021年,杨海滨工作室被评为“南京市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

  工作室除了研究新技术、维修设备,还不断培养新人。哪怕有的新人只是临时来工作室学习一段时间就回到原来的岗位,杨海滨仍对其耐心教授。杨海滨笑着对记者说,已经不记得带过多少徒弟了,只要有徒弟来,他就会认真“传帮带”。“我们这个工种,需要因人施教,让每个人从自己喜爱的一方面入手,从熟悉到精通,再进行其他领域‘一岗多能’的培养,才能真正让他们学以致用。”他说。

  在抗击疫情的关键时期,杨海滨顶住外地员工不能及时返岗的压力,提出新的工作方式,打破专业划分,组织技能强的精干力量在关键点用力,技能弱的进行辅助作业。为减少聚集,他把团队划分为几个固定的作业小组,通过手机和电脑进行交流,对技术层面的研究和帮扶指导持续不放松。

  对于此次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杨海滨对记者说:“我很激动!也很自豪!这份荣誉不仅仅是我个人的,更是集体的。我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希望,继续发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和团队一起,为保障地铁平安运营、乘客舒适出行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关文章
首页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