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疼女孩柜台下写作业 不如给她一张书桌
中国青年报 2020-12-23
大字

  句容头条讯  近日,在河南郑州某高校内,一位小女孩坐在打饭窗口柜台下面写作业,妈妈在上面为学生打饭的视频引发关注。视频拍摄者称,自己也是第一次看到这个场景,感觉“上面是生活,下面是梦想”。

  类似新闻其实还有不少。比如前不久安徽宿州的小女孩,趴在妈妈摊位旁的花坛边上写作业;还有孩子趴在父母摊位旁边的垃圾桶上写作业……这些都是暖新闻,父母为生活打拼,孩子努力学习,感动了很多人。可正能量的画面背后,何尝不是看得见的心酸?假如不是没办法,谁会让自己的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呢?

  当此情此景屡屡成为传播话题,更为值得思考的是:为什么这些孩子,没能获得更好的学习环境?放学后无处可去的现实困境,谁来帮他们解决?因为父母条件不允许,还有孩子放学后只能独自待在出租房里,相比之下,能在父母工作场所受到看管和照料,已属不易。

  不仅是外来民工忙忙碌碌,城里的上班族同样没时间照顾孩子。下午三点半,孩子放学了;傍晚五六点,家长才下班。这个尴尬的“时间差”,让家有儿女的上班族疲于奔命。要么请假早退,要么干脆辞职,许多家庭只能请“银发族”早送晚接,各种托管班、作业班生意火爆。凡此种种,核心问题都是相同的:放学后,无处安放的孩子可以去哪儿?何处能给他们准备一张书桌?

  曾有调查数据显示,七成多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放学后没地方去,他们放学后更喜欢待在学校里,但一些学校要求学生放学后不能滞留在校。要解决学生放学后无处可去的问题,就应该允许学生放学后,自愿留在学校写作业。

  早在2017年,教育部就印发了《关于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各地充分发挥中小学校主渠道作用、科学合理确定课后服务内容形式。同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财政补贴”等方式对参与课后服务的学校、单位和教师给予适当补助。因此,对于女孩窝在柜台下写作业之类的新闻,可以在公共教育服务层面予以回应。

  当然,把责任全部推给学校并不合适。由社区、图书馆等社会力量组织的“三点半学校”,就很值得推广。如今很多社区都建了漂亮的图书室,如果能招募一批爱心爷爷奶奶、青年志愿者等,组建起社区的辅导员队伍,开放给有需要的孩子,既能提高这些公共设施的利用率,更有助于解决“三点半难题”。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放学后,在父母工作场所写作业,“感动”不能到此为止。放学后,孩子的书桌何处安放?除了课外班之类的市场化托管机构,公益性的托管机构不可或缺。相关部门应该尽可能整合全社会的力量,帮助改善务工人员子弟的学习环境,共同化解学生放学后无处可去的难题。



相关文章
首页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