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暮春之初,随王在郑政委、刘宁兄、姜宁从南京出发,一同赴灵璧县拜访江苏省观赏石协会副会长、灵璧石研究会会长张家夫兄,拟参观灵璧石馆及当地名山磬石山,见一见我国四大名石之一灵璧石的原貌和当地的人文胜境。家夫兄为转业军人,爱石成癖,与石有缘,曾代表灵璧县政府选《玉树临风》《洞天福地》二枚灵璧石送中南海永久陈列。家乡悠久的历史文化尤其灵璧石文化滋养了他的精神气质和审美情操,看上去颇为儒雅,有一股灵秀之气;加上多年在部队入伍的阅历,作为文艺兵学习沉浸在艺术氛围中,也开阔了他的胸襟和抱负,逐渐成长为灵璧石收藏鉴赏家和观赏石领域的翘楚。正是他的邀请和引导,我们得以有此灵璧之行,走进皖北具有如此悠久文化历史的地方,饱览当地的秀美风光,一睹灵璧石的初始面貌。
宋代采坑
出南京北行二百八十里,同行五人即进入了十面埋伏之古战场灵璧,耳边似乎响起了四面楚歌声,楚汉相争的壮阔历史场面如在眼前浮现,刚烈、美丽女子虞姬自刎的悲剧正徐徐发生……
大型灵璧石
北上灵璧四十华里,磬石山映入了我们的眼帘,这就是《尚书·禹贡》记载泗滨浮磬诞生的地方。浮磬山即今天的磬石山,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了,这里所出传颂千古的磬石,远在青铜器大规模使用之前便作为廟堂重器使用。初过磬石山下,脑海中瞬间浮现出孔子在卫击磬的场面:“子击磬于卫,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既而曰:‘鄙哉!硁硁乎!莫己知也,斯己而已矣。深则厉,浅则揭。'子曰:‘果哉!末之难矣。'”(《论语》宪问篇·论语宪问篇第十四),孔子在卫所击磬显然来自于灵璧磬石山,从兹可见他的志向和追求。由于磬石与音乐有关联,是我国音乐第八音的绝配,也成为余音绕梁成语的发源地,竞石磬可以自鸣,这里亦可称“音乐之山”。缠在这里的磬石是制作敲打乐器的原材料,也是礼器的一种陈设,因而自古就受到重视,甚至直至宋元明时期也不曾消歇,帝王将相一直用之镇宅,用之为为清供陈列,由兹也引发了当地开采磬石这一行业的发展,甚至用磬石抵交税收,近百年来仍有地方工匠用于手工雕刻制作民间花磬的习俗,谷堆村即是制磬非遗村,家夫兄便是这个村子里走出来的灵璧石收藏家。磬石山是我国明传千古的文化名山、中国磬石之乡,现在已经被列为国家地质公园,确实实至名归。
我们来到家夫兄的故乡,一股浓浓的乡情扑面而来。家夫兄打开了仓库大门和他的藏石小馆,掀起了封尘30余年的布盖,一任我们流连参观。一大堆小山似的灵璧石映入眼帘,五颜六色,千奇百怪,藏石之精、之雅,使我们非常震惊,小小的山村竟然还有这样一方藏石净地,殊让人惊讶。他的这些藏石很有来头,都是多年沉淀下来的精品、妙品,很多灵璧石在这里已经沉睡、静卧几十年了,我们真不忍冒然闯进来,干扰了它们的“美梦”。我的脑海深处也不由记忆起一些有关灵璧石的名句以及米芾拜石的优美传说。“十年此地征尘染,谁与山川还旧观。九华小样出君家,要续个中消息断。此郎与山对立玉,几上重重见陵谷。安知可备宫架悬,乐府待之八音足”(宋·张扩《灵壁石》);“灵璧一石天下奇,声如青铜色如玉”(宋·方岩)。看着如此多的灵璧美石,让人不由浮想联翩,已然感受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万千的郁郁秀气就浓缩在一批小巧的灵璧石中,让人迷恋不已。使人感到灵璧石真不愧有“赏石第一品”“天下第一名石”“石中之王”的称誉。家夫兄让我们每人挑选一方灵璧石,我们非常高兴,各自都有各自的特点,也不知选哪个好。看着自己选定的灵璧美石,爱不释手。在他的带领下,我们又享受了当地美食,一大桌的土菜,南瓜花炸的香饼、刚刚樀下加工的香春叶、地衣、槐花与玉米粉一同煮熟的花片、野生的泥鳅、散放的小公鸡制作的烧鸡公……真是不虚此行啊。
在磬石山前留影
下午的重点是朝拜磬石山。我们的车子进入距离北宋老坑不远处停下,大家几乎带着一路小跑的姿势来看坑里的石头,这是地质年代才形成的奇石,都有几亿年了,就这样默默躺在这里,如同一位位智慧老人的化身,给我们带来无限的遐想。假如这个世界永远如春天般温暖,这些坑里面的大地之骨一定不受世人的打扰,世代在这静谧的地方一边修身养性、修炼成精、成仙吧。爬上半山腰,近百座石雕迎面而来,这是千年前遗留下来的北宋摩崖造像。家夫兄一边为我们解说每个石像的名称,一边与我们探讨石像面部被破坏的原因。我们又来到了磬石开采的遗留场地,大家纷纷拣起片片带响的石块,可惜大多够不上制作磬石的标准而被我们又一块块丢弃掉。最终在家夫兄的辨别认可下,我们每人挑选了一块声音清越而且有余音的磬石带回去留作纪念。由于当地政府现已经在开始开发旅游项目,不远的将来,恐怕采择磬石定会受到限制,一片石也不会再被带出来,我们也更加珍惜这一小片拿手中的磬石。磬石山大门出口处也有一个不容错过的景点:长石阵。一眼不见边际的卡斯特地貌突然呈现在面前,也给我们带来相当的震撼,许许多多的天然造形奇石有序地排列着,如同即将出战的将军对列,如同天上浮动的形态各异的流云,也如同羊、狗、马、牛乃至神兽一般,若飞若动,若卧若行,神态各异,不由让人想到与石有关的无数优美的神话传说,黄初平的“叱石成羊”、秦始皇的鞭石造桥等都一一呈现出来。大家在这里争先恐后的拍照合影。姜宁兄慧眼识珠,竟然在夹缝中淘到了一件小山子,受到了家夫兄的高度赞扬,称这是百万分之一的奇迹。近日适值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观赏石艺术展即将举办,南北各地、公司收藏机构也陆续推出各种赏石展览。感而成篇《初至灵璧县的遐思》,以记载此次灵璧觅石之行:
无法忘记曾经发生在这里的故事,
远古绽放出了一缕文化的精魂。
一片石奏出文明的奇妙声响,
那是大禹轻轻留下的经行履尘。
这里有凝聚的刚烈之气覆盖蔓延,
这里诞生纵横天下的赫赫战神。
有多少次厮杀转眼成为黄土,
只留下虞姬不轻生的决绝气氛。
终南进士被封为赐福镇宅的圣君,
随吴道子的神笔进入彼岸冢林。
龚开高其佩曾为其写照存记,
这应是地域文化影响下的印痕。
第一次来访磬石山下的一位友人,
他无数次探溯亿年的灵石之根。
从中看到了万般的梦中幻象,
都成为流入眼帘中的质形色纹。
我看到千古浩气从这里腾涌而出,
挟裹着历史传过来的一抹颤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