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容头条讯 在南通市通州区平潮镇吉坝村,村民会经常看到一位老人骑着电动自行车穿梭于田间小道,他就是曾经参加过上甘岭战役的老兵余海林,他今年97岁,他用独特的“四不心态”,在近百年的岁月长河中谱写出别样的人生篇章。
功勋不显:军功章背后的赤子心
1949年,伴随新中国成立的礼炮声,余海林加入华东军区皮定均将军麾下。两年后,他跨过鸭绿江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在炮火连天的上甘岭战场书写热血青春。如今,那枚被珍藏的三等功奖章,从不曾成为他向组织提要求的筹码。
“比起长眠朝鲜的战友,能活着建设祖国已是万幸。”退役返乡后,他谢绝特殊照顾,带领村民在江滩开荒造田。寒冬腊月带头跳进冰河疏浚河道。村委会档案里泛黄的出工记录,见证着这位老兵“功成不必在我”的赤诚。
代际不扰:两代人的幸福辩证法
“现在年轻人追求的是诗和远方,我们那代人操心的是柴米油盐。”面对子女们装修一新的养老房,老人坚持自己生活。每天清晨,他总要把院里院外打扫得纤尘不染,说这是“给儿孙留条回家的路”。
长幼不忌:跨越世纪的青春密码
在村里,总能看到这样的场景:年轻小伙搂着老人肩膀喊“老泰山”,耄耋老者拍着后生后背叫“乖孙”。这份打破年龄界限的豁达,让老人成了村里的“情绪调节器”。“现在还不能去见毛主席,得先给你们当证婚人呢!”他的俏皮话常逗得满堂欢笑。
晨昏不懈:永不退休的“新闻发言人”
每天雷打不动的“四方巡游”,是老人自创的养生之道。东去棋牌室观战,笑看楚河汉界风云;西往戏台听曲,跟着黄梅调轻打节拍;南到菜场询价,细察民生百态;北赴茶社聊天,化身信息中转站。村民们笑称,这位骑着电动车的“移动广播站”,比5G网络传播速度还快。
岁月在余海林身上仿佛按下暂停键:97岁高龄仍能骑行十里,体检报告堪比壮年。当被问及长寿秘诀,老人摸着珍藏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说:“看着国家越来越强,老百姓日子越过越好,我这把老骨头还想多见证些盛世光景呢!”
晚风拂过麦田,老人又发动了他的“坐骑”。电动车的尾灯在乡间小路划出一道流动的星光,恰似永不褪色的老兵情怀,照亮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图文/陆育生)